2012-06-19

雜談 BWV 812 的阿勒曼 (2012-06-19)

老巴哈《法國組曲》d 小調 BWV 812(特別是 Allemande)和同調性的 BWV 811-Allemande(於《英國組曲》)之間有沒有內涵上的相關性?

曲式相同(但《法國組曲》是不帶前奏段的)、調性相同、主觀感覺味道也有些相似;BWV 812 Allemande 的旋律似乎較為狂放。

對作曲者而言,調性常常是有意涵或「色彩」的。如我不能回溯在哪裡曾讀過說,史克里亞賓(Alexandr Scriabin, 1871-1915[1] )就認為十二音列上每個聲音都有獨特的色彩,作曲家對各調性有他一套視感(vision)。這還滿玄的。

我曾在笛卡(Decca)錄音帶的中文解說頁,讀到有關《布蘭登堡協奏曲》第五號(BWV 1050),第二段(h 小調,Affettuoso)的敘述,大旨是說對老巴哈而言,h 小調是個憂傷悲愁的調性。[2] 在此章中,獨奏樂器之間(通奏低音、第一小提琴和橫笛的三重奏)的對話,直可以「肅穆雍容」來形容。

順帶一提,它的末段 Gigue 節奏和動機不像《布蘭登堡協奏曲》第五號(D 大調),BWV 1050 第三段(Allegro)麼?


圖像來源:IMSLP。[3]

比較 BWV 812 的 Gigue 開頭:


圖像來源:IMSLP。[4]

二者間似乎存在有深層的連結,都是弱起,節奏和動機模式類似;差異在因曲式所定節拍,和調性(平行調)。


---------------
[1] en.Wikipedia: Alexander Scriabin [LINK].
[2] 霍格伍德和古樂協會樂團。錄音帶內附中文解說, 作者 / 編譯者不詳。可參考
博客來(全集六曲;暫無法購買)[LINK];Christopher Hogwood, et al. (the Academy of Ancient Music, AAM), 1997, 2 CDs. Decca B0000042HK. On Amazon [LINK]。
[3] Typeset CCARH; IMSLP complete score [LINK].
[4] Bach, Joh. Seb. (1895): Bach-Gesellschaft Ausgabe. Bd. 45/2. (Sechs Suiten für Clavier genannt französische Suiten) Ernst Naumann (Hg.) Leipzig: Breitkopf & Härtel, S.92-93; IMSLP, complete score [LINK].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