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18

CW47, 2018

週六去彰化、鹿港,晨發昏回,兩鐵運動;周日到大溪,有限的範圍內,鐵公路和兩條腿比較適合。連兩天都是背了 Field 和 SA 75,還有 F80。鹿港的目的是龍山寺,多虧了 Fisheye-Nikkor 第一次以自己的觀景窗框了個戲台藻井全景。開始作業時,剛好碰到解說團,聽了一會兒,並且看好多人手機放在地上拍,都做同一件事,也有一群人圍著鏡頭入鏡的玩法。

星期天則是因為全身痠痛,多休息沒貪黑早起,天已大白才收拾出動。就往大溪,估計半天剛好夠混。

出彰化站說是市區繞繞,其實是「迷路」的意思。先走台一線到花壇,然後轉 144甲經秀水、福興到鹿港,再由 135 進鹿港市區。回程則是最後晃到天后宮一帶混在進香車陣裡,走上 135 (鹿和路)轉 139甲回到彰化市區,又迷路一陣倒是自後站經扇形車庫到彰化前站。

鹿港龍山寺拍的大底也沒什麼,規規矩矩從標誌性的戲台裡往外看。卻是沒有從外面山門看往裏面。F80 也就只有按那一格藻井吧。

大溪行目的是要到方濟生活園區,午後抵達新街尾先吃午餐,然後循康莊路—勝利街跨過四號省道,再看一次蓮座山觀音寺有沒有魚眼鏡可以發揮的題材。沒有。上週到此,是走過「順時埔」大漢溪邊蜿延;自大溪老街區步行,走勝利街算是不太遠、不難走。觀音寺那邊沒待一刻鐘便下山,較預期的早許多就到方濟生活園區(天主堂)。勝利街口離園區也是不遠,一個多路口而已。


這兩天 SA75 是改裝了凹板後第一次使用。在折疊機上頭,畢竟操控性仍是比較侷限,只比平板「理論上要有些改善」。目前唯一一張已沖掃是在通霄還用平板的試鏡,平床有些入鏡,所以要注意大概都要做「beddrop」,在 Toyo-Field 上頭是指 front standard 略後傾,焦平面再做相應的配合。

麻煩的是前板沒有移動空間,只好鬆開後板,用後板對焦。這對於在前後組都設有對焦滑軌的單軌機很正常,在設計以前板移動為主的折疊機上頭可苦了,後板的伸縮遠不如滑軌便利以及精確。最後仍達成對焦任務,發生混帳一筆:沒有關快門、試快門就放片夾,還抽出 dark slide,壞了一張片子,還好有多準備可用的片夾。

2018-11-11

Fisheye-Nikkor 16 魚眼鏡頭 (2018-11-11)

九月份繼八月中旬收入 Super Angulon MC 75,請前輩幫忙 SA90 的 Copal上油,隨著便宜收下 Mamiya Sekor 105-210 重砲。今竟然入手魚眼鏡頭,這種器材(或者說:視覺)其實已考慮快一整年,逢標的的出現,一舉衝下去。既然決定 Nikkor,就代表 N家 SLR還繼續留著。星期天午後收到。

這是一顆「F-type」Auto Fisheye-Nikkor 3.5/16 AI'd,在性能方面 Rockwell 給了不錯的評價。[1] 內建 N[eutral]、Y、O、R 濾鏡,相對地,後繼版本和現在的 AF 2.8/16 D 都是附 filter kit,加裝在後玉(必須[2]);Zenit Fisheye 16 也是如此。魚眼鏡頭體積不大,加以不用再加裝附件,在單眼用鏡頭之中可謂相當迷你,尤其在 Nikon lineup 之中更是特出。

開箱之後,隨便試了一格建築,然後轉往鄉間散心試鏡。相機裡頭的一捲彩負估計到年底會拍完,但等有幾捲再一起沖掃吧。


超廣角要機靈點,注意來光方向,還有攝影距離、構圖佈局。除非不在意自己的影子入鏡,碰到不對時的斜射光,實在是有點麻煩。用起來還滿稱心的,的確是自己想要的東西。


若有機會帶著走,也來試試街頭拍攝。似乎在都會區比較有用處,但超廣很需要用心思,想要好結果仍需要很刻意,難說相機裝了魚眼鏡就可以輕鬆掃街出大片。


---------------
[1] Ken Rockwell: Nikon 16mm f/3.5. Fisheye-NIKKOR (1973-1979). Ken Rockwell's website (2017 [2007]) [LINK].
[2] Ken Rockwell: Nikon 16mm f/2.8. Fisheye-NIKKOR AF-D (1993-). Ken Rockwell's website (2007)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