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20

2020CW25大肚磺溪書院等

端午節補班日請假不上班的星期六天一亮就跑到大肚,沒人帶實在很難觀光,便直奔磺溪書院。

沒跟到上週石錦明老師帶走讀大肚庄,所以想自己走走,可連日網上搜尋看不出個脈絡,光憑地圖上各個點的外觀也打不起什麼精神去拜訪。真到了大肚仍然看不出可以隨停哪處,導航到了磺溪書院,人說是台灣最華麗。


書院的重點是中庭月台上建立的拜亭。這個「物件」有些地方也可見到,像是大溪蓮座山觀音寺。不過這座真的是漂亮值得殺底片,於是揮汗來曬機。
 

使用 Super-Angulon 53 和 120 背(Fuji Pro NS 160)。儘管接近正對著建築中心,偏差一點點成像就是不端不正,屋頂發生嚴重的 distortion。對此應用了前後相對 swing。也不知道怎麼搞的頭腦空白,竟然才發覺 field camera 沒有 shift?是說若決定要拍攝建築,得改用單軌才是了。但事情不是這樣的嘛,用 Toyo 45A 照樣可以完成。



 SA53 的板子是 45A 專用,又沒有買 158mm 大板,單軌機只能用 45 鏡頭拍 45 頁片。這邊 SA53 的 10exp 背手忙腳亂了一陣,碰掉後板的 swing只好重來。發現在上週使用時被我轉成正向,又台中放送局的經驗誤以為一定是倒過來裝。


實拍順便紀錄鏡頭投影的狀況,它顯著照不滿 45 全幅,對於 6x9 挺奢侈的。相機沒有必要做 dropbedding,6x7 的部份不影響。


projected image when done on ground glass ...



然後轉往龍井、梧棲幾個目的。[1] 先看了龍目井,井邊水池有小兒撈魚,竟聞琅琅童謠一句也不識,只覺得傳統可愛。不想會遇到這樣和傳統文化存著聯繫的小孩子們。除了書院之外都沒有再用大相機了。帶著鍛鍊筋肉而已。


---------
[1] 參蔡金鼎:〈尋找消逝的台中「港」 從水裡港到梧棲港、塗葛崛港〉,中時 2016-10-03 [LINK]

2020-06-14

增加67機背器材及收了徠卡鏡頭 JUN2020

5月底買進 Horseman 10exp 機背,到這週末終於按過首兩格 6x7 ProNs 160。四五在周日也有進度。週間收到血拼拼到的 SA53,但一時還沒有鏡頭板,便在左岸淘 17mm 凹板兩塊,一個 Linhof,一個 Toyo 45A 板,私心是大板子想來好操作得多。

 
結果收到東西,裝不上 Linhof 板,快門線傳動桿(鐵絲)是一個障礙,快門發條撥桿是最大的問題,空間不夠。研究 Linhof Press 原來在 23 機上面這些鏡頭是用平板的。果然是裝在 Toyo 板,勉強能裝上快門線而已。初步測試原來影像圈略小於 4x5 全幅,完整涵蓋 6x9 還有移軸容許量,6x7 當然沒問題。然而這個短焦鏡勢必要設置 dropbed 以免平床入鏡,如剛開始接觸 SA75 便有過平床拍進畫面的經驗。


是說到目前為止兩格用 SA75 很是穩當但少了點張力(約 60° 的視角,用起來有點像 135 掛機頭從 5cm 轉移成 3.5cm 的演變),鏡頭每個都是移軸鏡,和 Mamiya RZ、Fujifilm GX680 等比起來畢竟是費勁得多的重裝備,拍攝 67 片幅不免嫌彆扭。Lens tilt 效果得到有效範圍才有用,沒用到原本 4x5 的部份。從另一個方面講,大幅和中幅背都準備著也是多了很大應用彈性。

_IGP7420_s

總之第一捲 6x7 還有 8 格,真不想還要兩個月後才能送去沖掃。

糾結大半年以上,乘興收了一管 Elmar 9cm。週末一捲 Pan100 試用按了兩三格。小長焦老實講還沒有很多應用,這就是糾結的所在。這是用在比 5cm 更集中的凝視上,並位處稍大的空間距離;想要近拍小物比如說蜻蜓,雖然也是情理之中,但已是給電子機材寵壞了的現代人才容易做出的舉措,實務上難度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