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24

貳零壹柒年拾月,腳架 (2017-10-24)

沒有開箱圖。忽然下了決心先買「一般用」腳架,不含雲台,用現有的。意中是帶著給 135 或者 645 用。目標是 Slik SC 703DX[1],看來是 S 社產品的中高級款,但是偏沉重。和 Linhof 的狀況類似,大隻、重量較大、不能反折反而定價不高不低。另一可能是瑕疵品、倒店存貨吧,是比較便宜的標價。總之若買來沒大問題,依規格 645 綽綽有餘[2]

Slik 700 系是三節新的「Pro 700 DX」取消舊款的腳墊/腳釘旋套,而改以膠墊腳,搭雲台約 150 鎂,勉強不算太低價的水準。拍賣買的是舊款,[3] 可以直接旋套切換腳墊/腳釘,和 Linhof 003414 一樣。此外則是看中三節、工作高度(不升中柱 149.5 公分)。

含運費貨到付款,收到 Tristar 外盒裝,打開來裡頭還真的是 Tristar(彩视达),型號為 QTAH 32352。有向賣家抗議過,不過後來還是接受其誠意,部份退款作為道歉。這 Tristar 是三節鋁腳,高度很夠,管徑很夠,以原本訂的 SC 703 為三號腳(管徑約 ø 32 mm),這 Tristar 目視就有了,說不定還更粗。大膽試裝過 TV45G 用的三維雲台、單軌和前後板,穩穩的,而且太…高,不升中柱就有 162 公分。以身高一米七許,腳架全開就到下巴,加上雲台到眼平,架上相機,非踩凳子不可了!這腳架且比 Linhof 003414 還大、還高,但是在需要的時候(草地、泥土地面等等),腳墊得稍費工夫旋下來,一個一個換成腳釘。其實在我這類腳架人而言,這點功夫實在不算什麼。

提過實際試裝 TV45G,還挺穩固。真要挑缺點嘛,板扣是挺好扣,但機件有點鬆鬆的,要注意有時拿扳手鎖緊吧,上頭鑲了好多六角螺絲。腳架有背袋,質感稍欠,但設計得背起來挺舒服。

是說好一陣子以來有心要敗一隻鋁五號腳,這隻只是 compromis,但現在看倒是可以省下來了。


週末在大廟前殺底片,可以以 135 SLR (Pentax KM)比比,腳架實在很大隻,操作起來相當穩靠。全開高度足夠也是實用條件之一,長短腳適應地形之外,還有一定眼平高度。


---------------
[1] 參 Slik USA,SLIK Pro 700DX [LINK]。
[2] M645 1000S + 2.8/80 或者 2.8/110 而已。或是 135 相機,著眼在一些室內低光源處長時間曝光需要穩固的支撐。
[3] SLIK:SC 703 DX 脚(旧製品) [LINK] 。

2017-10-22

貳零壹柒年肆月,雕塑 (2017-10-22)

2017年4月,新竹兆豐商銀前雕塑。 動機是遠觀顯眼的鋼架玻璃帷幕體、坐落在建物前方街角的雕塑。雕塑的形意頗有上昇動感,誠然直接仰拍有延伸天際的 convergence,但無法使幾何線條方整,也跟著輳合去也。

人行道上,在雕塑品基座前一米餘,為 framing 理由,相機自初始軸線 tilt-back(上仰),焦平面即 tilt-forward 補償。前板另 tilt-back。Ilford FP4+,Super-Angulon 8/90,使用橘色濾鏡(Cokin P002)。

20171009-01 _IlfordFP4_04_export

事後看來,目前的雕塑體上部一隻垂手是湮滅了,若再稍往上引(補償角度得更大!)切雕塑基座應該會更完整。

請光影沖、掃,顯影劑為 ds-10x。

2017-10-07

台灣博物館總督府鐵道部正門作業 (2017-10-07)

國慶日順便放星期一,為連續假日。週六先跑了趟。最近技術相機的實作,去過知名景點也是知名建築物東海大學教堂。[1] 事實上,今天用掉的是裝同一夾內的另一張 FP4+ 膠片。

原來是九月三十日台北植物園的標本館(腊葉館)整修完成開放,中秋節放假就想去看看,但當日偷懶拖太晚無法成行。印象位在布政使司衙門旁該建物規矩樸實,新聞載圖看整修後模樣並無違和感,便設定為第一個點,其次是溫室、其他可能的項目,然後定要到車站附近的鐵道部觀察。

不說無甚靈感,現場縱深有限,90 mm 廣角鏡太廣,[2] 210 mm 又不好使。上午雨天,緩驟交替引起犯賤一日全泡湯的悲情。園區再走走,確定無可留戀,輾轉往北門去。北門一帶還有許多遺跡,算是順道文化行旅、台北探索拼圖再一塊。到整修工程中的鐵道部,正面無圍籬,但還沒開放。

雨中先做了粗略嘗試,依所要的(visualization)掌握相機位置,大概需要的 swing 量。但一度雨勢太大,避去地下街。直到午後再到現場,時已放晴,陽光刺眼,只是地磚仍溼。

這個正面做得很辛苦,花去近兩個小時。目標非平面,類似東海大學教堂,攝影難度更高。問題主要發生在兩個側樓會顧此失彼地斜突,必須找到可以妥協的 swing 面與量以使建築體呈現在毛玻璃上合乎尺度以及工整。腳架所在的地盤,利用 clinometer app 量至目標階前有著約 2 度的落差。是故站在當地,就人眼仔細瞧都會感覺「變形」。當然這類墊高很常見,本身並不麻煩;最大的問題是兩個側樓分置於弧形的正面兩邊,投影非常容易有嚴重的失真。一般平整的立面很簡單,但曲面、弧面,尤其這又擺了一對方柱體,果是個 hard case。走東海教堂的經驗方向,試非對稱 swing 量:

R 10, F 15,分別酌減,或到 10度以內。最後的量大致以眼睛觀察到的幾何表現定案,前後板的角度相信是有不同,但是沒有刻度,無從精確讀得。用 tilt 前板(tilt for near)和「focus for far」交替逼近良好的準焦結果,但目標左側(略掉的側翼小部)可能仍會比較差。總之是妥協、再妥協,以小光圈執行曝光。

20171007_205431_edit

類似的建築不在少數,或者未來處理曲面會因為今前的經驗更快找到解方。

平面直線距離二十公尺有餘,Super-Angulon 8/90 加  Cokin P001(2/3X) 濾鏡。點測光由 (9) ~ ~15,蘿蔔坑對得剛好。目標大概是 ~f/8、80th(f/32(3), 4th)。最後由多雲天的時時變化,f/32+,曝光加多一點為 2nd。實質上是 -0.5 +1.0,多半格左右。

P.s. 竟然沒想到利用手上的分度器去紀錄 swing,這點在 hard cases 尤其重要。


---------------
[1] 〈東海大學路思義堂作業一張流 (2017-09-23)〉,YOSEF [LINK]。
[2] 有不少情況,靠得近了就看不見建物上方,離稍遠又因量體不足難以成案(元素取捨問題)。如有足夠縱深不妨考慮在一定距離外使用標準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