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07

台灣博物館總督府鐵道部正門作業 (2017-10-07)

國慶日順便放星期一,為連續假日。週六先跑了趟。最近技術相機的實作,去過知名景點也是知名建築物東海大學教堂。[1] 事實上,今天用掉的是裝同一夾內的另一張 FP4+ 膠片。

原來是九月三十日台北植物園的標本館(腊葉館)整修完成開放,中秋節放假就想去看看,但當日偷懶拖太晚無法成行。印象位在布政使司衙門旁該建物規矩樸實,新聞載圖看整修後模樣並無違和感,便設定為第一個點,其次是溫室、其他可能的項目,然後定要到車站附近的鐵道部觀察。

不說無甚靈感,現場縱深有限,90 mm 廣角鏡太廣,[2] 210 mm 又不好使。上午雨天,緩驟交替引起犯賤一日全泡湯的悲情。園區再走走,確定無可留戀,輾轉往北門去。北門一帶還有許多遺跡,算是順道文化行旅、台北探索拼圖再一塊。到整修工程中的鐵道部,正面無圍籬,但還沒開放。

雨中先做了粗略嘗試,依所要的(visualization)掌握相機位置,大概需要的 swing 量。但一度雨勢太大,避去地下街。直到午後再到現場,時已放晴,陽光刺眼,只是地磚仍溼。

這個正面做得很辛苦,花去近兩個小時。目標非平面,類似東海大學教堂,攝影難度更高。問題主要發生在兩個側樓會顧此失彼地斜突,必須找到可以妥協的 swing 面與量以使建築體呈現在毛玻璃上合乎尺度以及工整。腳架所在的地盤,利用 clinometer app 量至目標階前有著約 2 度的落差。是故站在當地,就人眼仔細瞧都會感覺「變形」。當然這類墊高很常見,本身並不麻煩;最大的問題是兩個側樓分置於弧形的正面兩邊,投影非常容易有嚴重的失真。一般平整的立面很簡單,但曲面、弧面,尤其這又擺了一對方柱體,果是個 hard case。走東海教堂的經驗方向,試非對稱 swing 量:

R 10, F 15,分別酌減,或到 10度以內。最後的量大致以眼睛觀察到的幾何表現定案,前後板的角度相信是有不同,但是沒有刻度,無從精確讀得。用 tilt 前板(tilt for near)和「focus for far」交替逼近良好的準焦結果,但目標左側(略掉的側翼小部)可能仍會比較差。總之是妥協、再妥協,以小光圈執行曝光。

20171007_205431_edit

類似的建築不在少數,或者未來處理曲面會因為今前的經驗更快找到解方。

平面直線距離二十公尺有餘,Super-Angulon 8/90 加  Cokin P001(2/3X) 濾鏡。點測光由 (9) ~ ~15,蘿蔔坑對得剛好。目標大概是 ~f/8、80th(f/32(3), 4th)。最後由多雲天的時時變化,f/32+,曝光加多一點為 2nd。實質上是 -0.5 +1.0,多半格左右。

P.s. 竟然沒想到利用手上的分度器去紀錄 swing,這點在 hard cases 尤其重要。


---------------
[1] 〈東海大學路思義堂作業一張流 (2017-09-23)〉,YOSEF [LINK]。
[2] 有不少情況,靠得近了就看不見建物上方,離稍遠又因量體不足難以成案(元素取捨問題)。如有足夠縱深不妨考慮在一定距離外使用標準鏡。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