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24

柴可夫斯基《1812 年序曲》中除了《馬賽進行曲》,還有… (2012-08-24)

柴可夫斯基(Петр Ильич ЧАЙКОВСКИЙ,1840-1893)的《1812 年序曲》[1],眾所皆知裏面穿雜法蘭西大革命時代的《馬賽進行曲》(La Marseillaise[2]);在接近結尾的第 388 小節起,注意聽低音部有一段銅管群的齊奏,[3] 那曲調原本是帝俄的《天祐吾皇》。[4]

這部作品中所應用的元素、現成篇章的意義再明顯不過,《彼得與狼》的聲音劇與此有異曲同工之妙。在十九世紀的歐洲,《序曲》一出我臆測大概少有人聽不懂的;然而那些曲調不見得對今天的聽眾,特別是對十九世紀革命和鬥爭史事少有涉獵的人們能夠發而共鳴、一「耳聞」就識得。

我自己也不例外。前面點出的《天祐吾皇》曲調認識,是來自於曾經聽過的正教音樂集,且不知唱的是什麼;也像我先前講意沙易(Eugène Ysaÿe)無伴奏小提琴曲裏面(疑似)應用的教會平歌(Plain Chant)例子。這類有印象的旋律忽然出現,不免引起好奇。還沒稍了解以前,對我而言這段曲調是俄國正教會的頌歌,其實也不大錯。[5] 帝俄君主虔信是有名的。

既然整個序曲使用現成的歌曲元素,重敘事與象徵,何以樂曲介紹獨凸顯「馬賽曲」於《1812 年》的色彩呢?

我想這是因為沙俄雖然不是直接,但究竟要算是給共黨革掉的,而以革命黨自居的中國國民黨,在號稱逾一世紀,反覆矛盾的黨史和國史之中,以老蔣的鬥爭大業為中心,正最最忌諱共產黨。

也是在同一個節骨眼上,國民黨教育又不能不提革命偉業,利用《序曲》中的「馬賽曲」曲調,在文化課程中介紹這名作之餘,一再提醒清國是革命黨革掉的。若沒有國民黨人,咱們今天還剃髮留辮哩!


---------------
[1] en.Wikipedia: 1812 Overture [LINK]. 在電影《V 怪客》(V for Vendetta, 2005)前後可以清楚聽到此曲的熱烈橋段。"V for Vendetta (2005)" on IMDB [LINK]。
[2] en.Wikipedia: La Marseillaise. [LINK] 「馬賽曲」曲調仍然是今天法蘭西共和國國歌。
[3] Tchaikovsky, Pyotr (2007): The Year 1812. Festival Overture. Op. 49 for Large Orchestra (1880). Brett Langston (ed.). www.tchaikovsky-research.net -- PDF document uploaded on 2008-07-08 by user:P.davydov on Petrucci Music Library (IMSLP) [LINK].
[4] en.Wikipedia: God Save the Tsar! [LINK]. 見註 3 文件中頁 56  以下。總譜一頁上止一行,不便貼截圖。
[5] 這《天祐吾皇》的前身是為《俄羅斯人的祈禱》,「Молитва русских」,見 en.Wikipedia: The Prayer of Russians [LINK];中文維基百科頁(「天佑沙皇」,[LINK]),附件有譜面可參考 [LINK]:


(Image recite Wikimedia [LINK]; source: ru.Wikipedia by Alexey L'vov, Vasily Zhukovsky)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