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1-21

直譯《三言通》 (Jan 2012)

《三言通》[1]

*      *      *

在瑞士,曾有位老伯爵,他只得一個兒子,但這兒子什麼也學不會,苦不成材。某一天叫過兒子來聽訓,老伯爵說:
我兒啊,你聽著,我實在教不動你這孩子,可總要會點東西。我讓你去外地學事,給你請了師傅,師傅會好好教你。
於是,就把伯爵公子送到一個陌生的城市去了,跟著師傅學習整整一年。一年以後回到家,老伯爵問了:「兒啊,你學了什麼本事?」公子回道:「我學了懂得狗吠在吠什麼。」老伯爵只得嘆天嗟呀,「就只學了這勞什子本事?我還要送你去別城,另外找師傅學。」公子又給送到另一個城市,跟了另一位師傅整整一年。公子學習期滿回到家,老伯爵問了:「兒啊,你學了什麼本事?」公子回道:「我學了懂得小鳥啾啾叫的意思。」老伯爵只是嗟嘆「白生養了個兒子,花了這麼多時間學了這狗屁不通,你竟然還有臉回來見我?再讓你找師傅學去,這回再學不到什麼正事,你也甭認我這爹了。」

公子跟著第三位師傅學事,也是一整年過去。回到家,老伯爵問:「兒啊,你學了什麼本事?」公子回道:「我學了懂得青蛙呱呱叫。」老伯爵一聽這話,真氣炸了,叫來眾人當面斷絕父子關係,把公子趕出家門,且要人把那罷去的伯爵公子牽到森林裡殺掉。從人把公子帶到森林裡,但是起了憐憫,不願意殺死他,而讓他自己離開。人們宰了一頭鹿,挖下雙眼,割下舌頭,回到老伯爵那裡去覆命。

這年輕人獨自流浪了一段時間,到了一座寨子前,他前去借宿。寨主答應了,讓睡舊塔樓底下。「可我得說,」寨主告訴他,「裡頭有一堆野狗,又是吠又是嚎,人進去不幾時就給咬出來。」那地方直陰森可怖,從沒人有個法子可治。年輕人倒是不怕,只說「沒關係我去,只求您給我些東西餵那些狗,我肯定不會有事。」既然這小子也不多求什麼,寨子的人便給他一些食物,打發去那舊塔樓了。

當他進去以後,那些野狗竟不亂吠,反搖著尾巴湊近,吃人帶來的食物,就是不傷他一分一毫。第二天一早,這年輕人出現在吃驚的眾人眼前。待他見了寨主,對寨主說:
那些狗有告訴我,為什麼牠們總是群集在這裡狂吠又傷人。這是因為牠們有任務要保護塔樓底下的寶藏,直到有人把寶藏取出為止;至於要怎麼取得寶藏,我已經從野狗群的說話之間聽到了。
在場聽見這話的人都很興奮,寨主更表示如果能夠取得這筆寶藏,願意把年輕人收為兒子。於是,年輕人又往塔樓去,並且順利把裝滿金子的寶匱帶出來。從此,狗吠狼嚎沒了,野狗群全都消失,地方上再也沒有怪病。

又過了好一陣,這年輕人想要去羅馬城,便自上路了。他經過一片沼澤,見裡頭有幾隻青蛙呱呱叫。年輕人細聽青蛙說的啥,卻是一片深沉幽苦故事。待他抵達羅馬時,教宗剛駕崩,教廷樞機們拿不定主意要選誰來繼任教宗。最後,樞機們一致決定找一個具有神蹟的人來繼任教宗。當這個決議才做成,年輕人正走進教堂,就有兩隻白鴿飛起,分別落在他的兩肩上。一班樞機全看著這活現神蹟奇事,便問年輕人願不願意接任教宗。他自己還拿不定主意,可那一對鴿子在耳邊告訴他,「你應該當,就接下來吧!」於是答應下來,接受傅油禮和祝聖,應驗了曾讓他震驚,那件在路上聽見青蛙說的事情,就是說他得成為教宗。從此以後,他得舉行彌撒禮,卻一個字也不懂得;好歹兩肩上常伴著鴿子,總在耳旁暗暗提醒。


(完)


------------
[1] 原題 "Die drei Sprachen" ,出雅各伯和威連‧格林(1819ff):童話與傳說故事集,第33則 。依1857年哥汀根版,頁172以後。WIKISOURCE [LINK]。本則另有附註:Anm. [Bd.3, 1856/S.63] Aus Oberwallis, von Hans Truffer aus Visp erzählt. Unter dem Pabst ist vielleicht Silvester II. (Gerbert) gemeint, von dem Vincent. Bellov. (Spec. hist. 24, 98) sagt ibi (zu Sevilla) didicit et cantus avium et volatus mysterium. Aber auch von der Wahl Innocenz [64] III. (im J. 1198) wird erzählt drei Tauben seien in der Kirche umher geflogen und zuletzt habe sich eine weiße zu seiner rechten gesetzt; s. Raumer Hohenstaufen 3, 74. 故事裡頭年輕人當上的「教宗」,可能影射教宗思維第二,或「西爾維思特第二」,原名 Gerbert d’Aurillac。生於約946年前後,999-1003 年期間在位。前任為額我略第五(或「葛利果第五」),後任為若望第十七(或「約翰第十七」)。[WIKIPEDIA] 本篇讀來頗感輕蔑,私忖為政治黑暗當時政敵攻訐流傳者。譯者我注意到故事中有些細節造成不連續,考慮保留「土氣」,並不自做補充。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