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24

為什麼照字面「翻譯」會凸槌? (2013-03-24)

這兩天看到舊聞〈專家︰超強地震海嘯必發生 太平洋西北沿岸死亡數將破萬〉[1], 就臺灣讀者而言,這標題立即會聯想到日本東北大地震「喚醒」地龍,專家出來警告將來任何時候都會發生超尺度地震海嘯。

續讀內文,提到一條斷層:「太平洋西北沿岸的卡迪亞斷層帶(Cascadia Subduction Zone)」近代曾經有歷史紀錄發生大地震,以斷層活動有擬間歇復發(會再發生,但沒人說得準什麼時候,只能以統計概略描述)的性格,至今三百年,很可能會再度發生地震;隨著大地震發生的災劫—尤其是海嘯—,將嚴重衝擊沿海地區。專家指明這些可能受災的地方包括美國西岸(北加州)到加拿大卑斯省。這邊便看出問題了,標題說「太平洋西北沿岸」怎麼會是北美西岸?

我很輕易地用「pacific earthquake tsunami expert」等關鍵字找到與這則消息相符的文章。[2] 雖不見得就是來源文章,但內容高度相關則毋庸置疑。華文新聞中「太平洋西北沿岸」的相符字詞為「[off] the Pacific Northwest coast」,而這地理指涉的參考是美加觀點—「濱太平洋西北海岸」。

這個個案中尚且較無關於習慣用語或語言特徵(stylistics),而是以具體或嚴格概念的既有語詞翻譯組合而成的。何以以精確的詞序「翻譯」,反造成譯入語言使用者的誤解呢?

我想以同類主題的習慣用語來說明。華語文已經有既成的語詞—不排除外文來源可能—,如「美國東岸」(即:大西洋岸)、「美國西岸」(即:太平洋岸),日本也有「日本海側」、「太平洋側」之謂。在美國西岸的例子中,加上方位指稱,則是等同於「太平洋岸」(the Pacific Coast)。Weather.com 文中有重複指稱的現象,但畢竟也沒什麼錯誤。

那麼,照翻「太平洋西北沿岸」何以予人悖理的印象?或許是華語習慣講「西北太平洋」,又和「太平洋西北」不做區隔,兩者都指向太平洋(參考體本身)的西北部,即俄國、日本、韓國、臺灣等;一如臺灣人慣常說「東部」、「東北角」是指臺灣島(參考體本身)的東部,所謂「後山」,和新北東北海岸,與參考體有關。因此,「太平洋西北沿岸」的措辭方式,是以太平洋為參考體,加以方位指示,結果與文章內文要表達的大異其趣矣。

在翻譯外國消息時,必須注意指涉的參考。本篇所關注的「美加觀點—西北瀕太平洋海岸」從結果來看誤譯正是參考體混淆的結果;而參考體又與目標讀者有密切關係。weather.com 文章具有很明顯的對象傾向(target group orientation),翻譯雖不致於要顯然改動信息本身,但必須在「表現層」[3] 上作修正,以適合不同的「報導」對象。部份來說發生了「目的的錯置」[3]


---------------
[1] NowNews 今日新聞網,2013-03-21 [LINK]。
[2] Lauren Gambino: "Northwest Earthquake: Experts Say Get Ready", www.weather.com, 2013-03-15 [LINK].
[3] Louis Hjelmslev 語言學觀點有兩個「基本層」:「plan du content」與「plan expressif」。我想,本文中所論翻譯的改正,不見得真正涉及文章傳達的核心訊息,但是在「表現層」(plan expressif上則要以譯入語文的實況為努力標的。當然,修正指涉關係,並且影響到譯文(—的「morpho-syntactics」—) 不見得就不涉及「內容層」(plan du content)。
[4] 我會分類成「消極的目的錯置」,盲譯,毫不考慮參考體(reference)的關係蠻幹,縱使字字節節好像都高度切合原文。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