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18

新竹一信總社 4×5 (2016-05-18)

新竹—或者說臺灣—的地景很貧瘠嗎?表面看來的確是。若在當年,日治時雖有堂皇的建築,大街大路,未免冰冷肅殺,都是殖民、威權風格。就建築而言的確大多數都有其時代印記,且稱精美。曾經新潮,今日古典。然而「中華民國美學」爬滿 coma 了的西洋式台灣市容,更換、改建、遮閉、破壞,麻木地走進二十一世紀,習慣漠視。

新竹一信總社, façade,攝於 2015 年 10 月底某日下午,西來陽光。Fujinon-W.S 5.6/210 + Cokin P001
上海 ASA 100 散頁片,Kodak Xtol 1+1 顯影。光影手工暗房工作室印樣、樣張掃描。

20160517_001_export-sml

右半面影像該是受了意外但沒造成全損的漏光,甚至兼有「高光溢出」的問題?我認為是輕微漏光,片插開口難免,要儘量保持在冠布的陰影下。

站在目標對角的破落小屋地面,隔約兩米就是紅燈停等線,還有對街斑馬線過來的人不時經過,是很不安的環境。最重要者為建築中層的裝飾。構圖取捨,為求帶到兩面的招牌和部份牆面,帶進號誌燈不可免,「雜物」寫實,未必絕對要不得,如正面橫過的電線沒有任何方法可避開,正是保留本真。

機體上仰,相應地後組(焦平面)即 tilt↓15° 以垂直地基;前組(鏡頭) tilt↓10°,加上少量修正 swing→5°。目標深度有限,然而主要位在一定距離外,近前的馬路理想是暫時淨空,這塊空間較無顧慮必要。然而建築物立面相對高大,subject plane 亦屬陡峭,仍需要投入操作技巧,以求成像盡顯細節。

建築物位在街角,大門開在抹成曲面的兩面匯聚點。在保持像的穩立前提下,我選擇固定一面—正面觀看之左側,靠中山路,即市政府正前方幹道—,表現於相對位置上觀察的立體感。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