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05

紀事 (2016-04-05)

清明連假最後一天,為了最後一張頁片出外攝影。明知真的只有一發,更有些惶恐了。目的是在中壢市區的老吳家醫生館,現為佛光山地區禪淨中心。建築外庭院不大,不知是否道路拓寬徵走了,以往或者更深幾許。欄杆外設有寬敞的人行道,可放腳架,尚稱理想。

採側面取景,subject plane 相當陡峭,好在不是高樓;從印象過濾到實際觀察經驗,題目很快具體起來。在操作過程之中出現比較多問題,嘗試解決方案時回想過去對攝影的思考。曾經一度發覺—主要在以建築物,或者特定的遠距風景題材—,平行焦平面,缺乏空間感的攝影可謂無趣。「空間感」本可由大景深輔以景物如草地、樹林、遠近物體等等發生,可是建築和風景題材以此行之,畢竟吃力不討好。在幾年以前,起步階段使用小片幅便有此發覺,挺有意思的,原來當時試圖思索的是,題材由人,但要如何達成「rigid camera」做不到的動作—自然非要個 non-rigid configuration。

今天拍的東西,perspective control 拉成比較接近理想,原本手機拍的差要丟掉一半。 建築主體部份,帶到前首欄杆、庭院裡的樹木。上午多雲(霾?)至晴,光線條件適中。


一開始取景便以基座上引,base tilt-up,然後焦平面 tilt-down 補償回來,約 20°。能用腳架、雲臺等手段達到的,以外在調整優先;取景作業儘量不要吃到移軸容許量,少少的 shift (rise/fall, shift)倒不是絕對不許,當以「修飾」視之。

前板(鏡頭)也相應地 tilt-down,今日特別的一道題在於 swing (見下圖)。攝影者的主軸和對象並非準垂直關係,先採取過前板朝左擺(swing),大致平行欄杆,卻怎麼也達不到要求的清晰程度,或許角度不夠?後捨前板,以焦平面朝右壓擺,滿足相同的平行條件,即觀察到所欲達成的結果。


夾角僅為示意,以數字為準。相機原本軸向以虛線表示。又,就右邊相機側面圖而言,實際上是虛線表示的上仰,前後板均 tilt-down。後板(焦平面)垂直於地面,或平行於建築物立面;前板因應 subject plane,靠近或準重疊前揭 s.p.,意在獲得大範圍清晰成像。

上海(exp. 2016-12)於是拍完了,今年內將擇時顯影。有意過些時候若沒有新批號的上海片,就要購買 FP4+。可能是比較好的片子,進階的虛榮。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